新闻中心

联系惟恒 在线咨询 在线下载

“素人”真人秀视频直播火了,移动互联能否重构广电体系的生态格局?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惟恒新闻

“素人”真人秀视频直播火了,移动互联能否重构广电体系的生态格局?

发布时间:2015.09.15 新闻来源:广州惟恒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版权登记 知识产权顾问 高新科技/产学研项目申报
      由腾讯视频与拥有《Thevoice》(好声音系列)在内等诸多综艺节目模式的荷兰Talpa公司联合制作、推出的实验性极强的全天候在线野外生活真人秀节目《我们15个》,自6月23日直播上线、6月29日东方卫视播出精华版以来,有着“最具实验感的节目”、“互联网先锋试验”这些极具特色的口碑,并形成了持续性高热度的收视效应。

  “素人”、“网台互动”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这在2015年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综艺节目行情中,尤为难能可贵。要知道,在今年有将近200档综艺节目在全国各卫视频道播出,特别是到了暑期档,几乎每天都有不止一档综艺节目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在第四季度甚至还有40档左右的综艺节目在排队上映。在广电总局已经明确推出“限综令”,限制艺人高企的薪酬,强调价值观引领的背景下,《我们15个》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们15个》的第一季“平顶之上”,于2014年12月开启全国海选,最终招募了15位性格、教育背景迥异的普通人,也就是被强调和时下高片酬的大明星相区别的“素人”,让他们以一个谷仓、5千现金、非智能手机、2头牛和若干只鸡,这种极其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在荒芜的“平顶之上”共同生活一年。

  该节目的一个核心特色,就在于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程的真实参与感,是国内首次实现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拍摄的综艺节目,开创性地动用了120台360度全高清摄像机、60个麦克风以及全球最先进的内容管理系统,确保这档节目能在包括PC端、手机端的腾讯视频和《我们15个》的独立APP上进行全天在线直播。每周一至周五腾讯、东方卫视则据此推出日播精华版,每周六腾讯视频还独家推出周播精华版。

  “网台互动”的“素人”真人秀火了

  节目开播仅三周,播放量就超过1.8亿,日均播放量超760万。从数据表现来看,直播数据更加具有实验意义,该节目直播版日播放量高达508万,直播日在线用户也有238万,人均观看时长为41.6分钟,如此高的用户粘度成为该节目的一大突出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15个》对节目热点的即时推送、社交话题的分享、直播中的弹幕效果与对实时话题的提炼,也表现出了极强的互动性:日均评论弹幕数16.5万,饭团发帖量超过1.5万条,该节目的独立APP用户的日活跃度高达87%。上述这一切充分说明,该节目为观众提供的是一种沉浸式的观看环境,这在国内的综艺节目历史上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网台互动”从理念逐步沉淀为现实

  因此,这种“24小时互联网直播”+“电视剪辑”的“网台联动”的多平台跨屏的全新播出方式,对于我国当前的广电体系来说,具有着史无前例的创新意义。以互联网为主导的,这种接近无死角的多媒体传播体系,第一次让电视作为“多屏”中的“一屏”,成为了被互联网调用的渠道资源——“网台互动”开始从理念逐步沉淀为现实,而其蝴蝶效应,恐怕将远超我们今天的预期,这在今天电视开机率继续下滑的广电格局中,有着时空斗转的意义。

  有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电视的全天开机率仅为12.065%,电视广告投放总量也出现首次下滑。与之相关的是,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整体电视收视率也在持续低迷,综艺节目的广告赞助份额也相应下跌,这在电视综艺明星扎堆、成本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无异于釜底抽薪。

  所以,即便没有广电总局的“限综令”,纯粹在市场逻辑下,成本高昂的明星真人秀,也基本接近了其自身的天花板,一线明星一季综艺节目的薪酬多达三五千万之巨——中国电影的中小成本影片的门槛标准也无外乎于此,这也足以说明今日电视真人秀节目危若累卵的市场形势。更何况还有总局“限综令”的制约,从目前可参照的对电视剧行业管理的政策逻辑来看,对综艺节目的进一步管控和限制,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移动互联重构包括综艺节目在内的广电体系的生态格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15个》就有着特殊的时代性意义。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已提升至88.9%。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61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9.1%,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54亿,网民使用率为59.7%,手机端视频用户占到了总体的76.8%,移动视频用户的增长是网络视频行业用户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仅仅为现有的广电体系提供了新的播出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带来了新的观看习惯和新的审美趣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力量,正在全方位的重构包括综艺节目在内的现有广电体系的生态格局和结构。

  在视频网站崛起之后,电视台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小,投资回报速度缓慢、盈利周期漫长等长期累积的劣势,使其正逐渐被互联网力量所淘汰和取代。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代表着互联网力量的视频网站,在自制内容生产的摸索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节奏,在自制剧领域探索出新的空间之后,其也在2015年提出了“纯网综艺”的明确概念,在过去不可想象的“网台互动”也开始冲破层层禁区,成为了今后发展的长期趋势。这对于仅诞生十年有余的互联网视频网站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巨大成就。

  “剧荒”现象会不会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身上?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卫视“上星”、有线电视的大面积普及,综艺节目方兴未艾并快速发展。在当前广电格局中,综艺节目正在超过电视剧,成为这个时代荧幕上的新宠儿。但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电视综艺节目很有可能重蹈电视剧的覆辙,眼下全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恐怕还将从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为通货紧缩,中国电视剧领域已然出现的“剧荒”现象,会不会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身上?

  以《我们15个》为代表,综艺节目在新世纪以来史无前例的繁荣发展过程中经过了怎样的嬗变?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天,“互联网+综艺”到底会呈现出怎样的形态?从“互联网+综艺”出发,“互联网+广电”的全新生态该如何冲破自身和外部的重重局限和束缚,并最终落地?这是广电领域面对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表征的“互联网+”时代所无法回避的时代挑战。

  洞悉这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理解综艺节目形态的历史变迁,对于理解广电领域的政策逻辑,对于理解当前的文化艺术生态,都有着提纲契领的关键意义,《我们15个》正是代表了作为“野蛮人”的互联网力量,而在今天,他们已经平静的出现在了原有广电体系的门口。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激发创新活力 集聚发展后劲
下一篇:无人机市场痛点逐渐解决,多领域应用已初露头角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