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申请渠道多样化的现状与未来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商标代理
3月份以来,商标申请领域发生了不少大事。
继去年在全国各地设立15个商标申请受理窗口后,今年3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第二批设立的41个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全面启动运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个区域设立了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
3月9日,商标局发布了“关于商标网上申请系统上线的公告”,公告明确商标网上申请系统受理范围全面扩展至国内外所有的商标申请人(外国人或外国企业需要在中国有经常居所或营业场所)。这标志着从3月10日起,企业、个体等经营主体可自主在中国商标网上进行商标申请。
变化的目的何在?
工商行政部门的上述举措,无疑是在推行商标申请便利化改革,便利化的目的在于鼓励市场主体踊跃进行商标申请,进而发挥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品牌价值,通过品牌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2016年7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工商总局关于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意见》以来,商标各项业务办理的便利化改革不断实施,通过该《意见》的具体规定可以预见:地方受理窗口还将不断增加,同时中国商标网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及用户体检,并逐步实现电子方式送达官文。而无论是地方受理窗口,还是中国商标网系统,日后的商标业务受理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到商标变更、续展、转让,甚至商标驳回复审、异议申请、撤销申请以及无效宣告等商标业务,便利化的改革还将一直持续并深入。
申请人会如何选择?
从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2016年的全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分别为287.6万和369.1万。而经过统计发现,这两年中未委托代理组织,由申请人自行递交的商标申请量约为12万件和24万件,分别约占总申请量的4﹪和7﹪。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申请人自行递交的商标申请量在总申请量中的占比极小。
从各受理窗口的商标申请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2月,在全国各地设立的15个商标申请受理窗口共受理四千多件商标申请注册(其中包括2016年7月开始实施的2个受理窗口及2016年11月开始实施的13个受理窗口)。如果将这个申请量与近半年的商标申请总量对比来看,无疑更是微乎其微。
目前看来,受理窗口对商标申请市场格局带来的变化非常有限。而在商标申请渠道进一步多样化之后,可能会有部分商标申请量较大且有专人负责商标管理的企业会考虑通过中国商标网自行递交,当然可能还会有比较重视商标管理成本的企业和一部分以交易为目的的申请人会采取网上递交的方式。
受理窗口与网上申请存在哪些问题?
各区域受理窗口:根据《委托地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商标注册申请暂行规定》,受理窗口应该实现“指定区域内商标注册申请受理、规费收缴,并接收、审核商标注册申请文件,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商标注册申请确定申请日。受理窗口同时还代发商标注册证,提供查询和咨询等服务工作。”目前看来,实践中受理窗口的功能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如果去受理窗口递交申请文件,需要单独去银行缴费,而且官费的发票和受理通知书也将由商标局进行邮寄,商标注册证则需要重新去受理窗口领取。当然,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受理窗口不方便对商标进行近似查询,更无法对商标注册的风险进行分析指导并提供解决方案,能够提供的咨询仅限于申请书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对商标申请人来说,如果未能有效地解决风险问题,商标申请可能只会徒增后续的烦恼,毕竟商标能够成功通过可比其他一切都更重要。
网上自主申请:如果申请人选择在中国商标网上自主申请,需要先注册用户,上传企业的资质文件,等待商标局的审核,在审核通过后必须下载数字证书,之后才可在线提交商标申请。除了流程较为复杂外,网上申请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申请人只能拥有一个数字证书,且只能在安装了数字证书的该台电脑上进行在线操作;第二,网上申请注册填写的内容较为专业,比如在商标说明、商品服务项目选择等场景时,会让不少无经验者无所适从;第三,网上在线缴费需要与企业网银对接。当然,网上自主申请仍然与受理窗口存在同样的最重要的问题——商标申请的风险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上一篇:“金字塔原理”在专利撰写中的应用 下一篇:《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