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电影呼唤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资讯
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记者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刚刚下课的王丹丹,三步并成两步走到记者面前。这位就读于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大一学生,除了怀揣着法律人的梦想,还有着与电影不解的奇缘。
“有的人心中有一段壮志悲歌,军乐声响,敌不灭,将不倒;有的人心中有一个纯净的梦,幽深森林里,用树木围起自己的天地;有的人心中有一段时光,最青涩的年代,最纯净的喜欢。”《逃离德黑兰》《阿凡达》《蓝色大门》,通过这一部部经典之作,恰如看见了一群银幕后的人想要在幕布上写下的一个或大或小的世界、一个或真或假的想法。“就像《情书》里,渡边博子在山顶大喊‘你好吗?我很好’的一刻,群山回唱,电影人也试图用一种即视的方式,向人们呐喊着。”王丹丹说。
对于这声呐喊,不仅仅是电影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部好片和差片的区别也正在于此。“那些呐喊的内容足以见得呐喊者思想的深度。如果只是拼凑当红演员,收集网络段子,或是将一部受人追捧的小说改编得千疮百孔,观众是绝不能发出共鸣的回响的。而一部根植于时代或历史,发出人们心中共同音的影片,也就绝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褪色半分。”这声呐喊,也正是王丹丹内心深处对于电影新的理解。
“知识产权是电影灵魂,加大保护力度,体现了电影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更强调对原创的尊重。” 法学院出身的王丹丹话锋一转,谈起了法律制度的力量。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商业化的文化消费难免带给电影同质化的影响,但电影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却是迅速提升,侵权危害的加大呼唤着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这个3D盛行的时代,我们感慨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王丹丹也希望,我国可以在电影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推进电影高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从而使得电影产业呈现良性发展。
“坐在银幕前,我希望能安静地欣赏电影,就像一切文化期待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不管它拥有怎样华丽的外表,我们终究还是要撕掉包装纸,一探内部究竟。”王丹丹说。
上一篇:当注册域名与商标权发生冲突 下一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班在浙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