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惟恒 在线咨询 在线下载

“大象”赛跑 “智者”当先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惟恒新闻

“大象”赛跑 “智者”当先

发布时间:2015.07.21 新闻来源:广州惟恒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版权登记 知识产权顾问 高新科技/产学研项目申报

1年前,随着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象科技)的负责人在协议书上落笔签字,中国橡胶机械行业终于结束了数十年的“跟跑”,首次将成套设备出口到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为德国某著名轮胎企业量身定制设计的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型装备,是赛象科技潜心打造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交了多件专利申请,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 

截至2014年底,赛象科技已拥有发明专利63件。也许有人会感到诧异,相比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利“大户”,赛象科技专利的“绝对数量”并不亮眼。但鲜为人知的是,由于橡胶机械领域技术发展早已进入成熟期,30年来累计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尚不足2500件,所以赛象科技专利的“相对数量”优势在行业内可谓一枝独秀。“象”与“橡”谐音,因此,“大象赛跑”成为了橡塑机械制造业业内竞争的行话。也正是依靠知识产权完成向中国“智造”的转型,赛象科技在这场赛跑中一“象”当先,成为了首批12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名单中橡胶机械行业唯一的入选者。 

谋创新:提升意识 点滴积累

1984年,天津橡胶公司的员工张芝泉随团赴英国邓禄普轮胎公司参与引进我国第一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线。“但人家只让我们引进一套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张芝泉回忆,技术的封锁加上昂贵的价格,使得中国企业无法用上本国生产的子午线轮胎,这促使他在60岁时创办了赛象科技。 

没有太多的噱头,自成立伊始就立足自主创新的赛象科技,走过了一条踏踏实实研发技术、点点滴滴积累专利的创新之路。起初,赛象科技拆分了外企淘汰的二手设备,反复研究后着力自主开发,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电加热轮胎钢丝圈橡塑挤出联动生产线,这是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子午线轮胎制造设备。“这个‘自主知识产权’,是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果。”赛象科技高级顾问刘文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从赛象科技早期提交的专利申请类型中便可见一斑,基本上只有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这一时期,赛象科技尚未建立行业专利数据库,不具备提前进行专利布局的条件。往往是产品都售出了,才能根据市场回馈的信息掌握自己与外企核心技术方面的差别,进而提交专利申请。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前置,赛象科技修订了企业的《专利工作综合管理规定》,并编制了《专利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专利奖励从科技创新奖励中脱离出来,自成一体。 

不断改进的激励机制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如赛象科技在2006年研发推出的“四鼓式全钢丝工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比之前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20%。赛象科技据此提交了2件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并形成了多件衍生专利,构成了其在“巨型工程轮胎成套制造技术与装备”产品领域严密的专利保护网。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专利项目的发明小组获得了30万元的奖励,此举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 

求发展:专利护航 走向海外 

有了一定知识产权工作积累的赛象科技开始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刘文安说:“随着企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在制造业,模仿抄袭并不少见,但我们用更新换代的技术和建立的品牌来提高门槛进行防御,而且用自主知识产权来保障合法权益。另外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知识产权也是重要资本和竞争砝码。”

产品未动,专利先行。2008年,赛象科技开始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等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进行知识产权全球布局。2012年,赛象科技的2件美国专利申请获权,为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2013年,赛象科技提交的首件欧洲专利申请“一种特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三维缠贴机构”也陆续在指定进入国家阶段的部分欧盟成员国获权,这才有了上述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型装备走进德国的后续故事发生。

20余年间,在技术高度成熟、原始创新匮乏的橡胶机械领域,赛象科技已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2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4件。截至2014年底,赛象科技已拥有63件发明专利和48件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59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其专利产品“钢丝胎体帘布自动缝合装置”还荣获了2014年度天津市专利金奖。 

如今,赛象科技的主要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部分独家的专利产品也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法、美、日、英、意等国家的著名轮胎公司都成为赛象科技的客户。当年向张芝泉出售二手设备的英国邓禄普轮胎公司甚至由总裁亲自率队,到中国采购赛象科技自主研发的轿车子午线轮胎关键设备。依靠知识产权,赛象科技彻底改变了中国企业制造子午线轮胎必须从国外引进设备的历史。

“赛象科技当年创业的初衷是想为中国人争口气,用国内产品替代进口。而如今,我们企业的发展目标则是要让中国的产品国际化,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世界上赢得一席之地。”现任赛象科技董事长张建浩自豪地表示。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不创新就要落后 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下一篇:广州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三年后将达7.5件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