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媒体班探访上海:版权贡献率提升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资讯
从原来仅仅关注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新闻出版行业的狭义的版权工作思路,扩大、延伸到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软件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所有核心版权领域——上海市以促进全市版权产业发展为目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版权产业体系。今年8月初,由国家版权局主办、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承办的2014年版权相关热点问题媒体研讨班一行来到上海,近距离探访了多家有代表性的版权企业。
近年来,版权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版权产业已成为上海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上海市版权局副局长蔡纪万介绍,为确保版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上海市加强研究,率先出台地方性规章办法,以利于产业发展为准绳,先后出台了《上海市著作权管理若干规定》《上海市版权公开交易管理办法》《上海市著作权合同备案办法》等一系列的地方性法律规章和文件,进一步为版权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上海市统计局、上海海关及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的支持下,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上海版权产业报告》,持续系统地研究上海版权产业发展状况,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分析和模式指导,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上海市深入开展版权产业调研,近距离观察上海版权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主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助推版权产业需要资金扶持,上海市从2012年起实施作品登记零收费,解决了登记的瓶颈问题;又从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服务质量两方面入手,完成“作品版权登记保护应用平台”一期的研发和试运行。2012年,上海作品登记数量达到70641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登记数量实现增长10%的计划目标,达到82563件。
为进一步鼓励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上海市版权局和上海市财政局对凡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且注册登记在本市的法人、其他组织以及具有本市户籍或居住证的自然人给予资助。
在版权公共服务方面,上海市版权局以版权处为主体,服务中心、版权协会为两翼,集聚服务资源,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数字版权登记、版权纠纷调解、版权代理、版权综合信息发布等不同版权服务类型于一体的集成式上海版权公共服务专业平台。在各文化创意、数字出版、软件等版权相关产业集聚的园区、企业,他们探索成立了版权服务工作站,真正贴近服务所在区域的版权企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2012、2013年上海市版权局共评选出40家版权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的评选建立“蓄水池”,也对优秀版权项目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
在探索版权产业治理新机制方面,上海版权纠纷调解中心成为全国首家和法院进行诉调对接的专业机构,实现了版权调解、诉讼、仲裁三者的有效衔接,进一步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为着力解决互联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版权利益问题,他们在实践中摸索确立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网络版权管理模式。引导本市重点网络公司签署上海网络版权自律公约,通过自律公约机制,成员企业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版权合作,逐步形成互利共赢、良性竞争的局面。
在各方努力下,上海版权产业发展迅速,各项指标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根据日前公布的《上海版权产业报告》显示,上海版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2010年到2012年期间,上海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从1821.43亿元上升到2184.70亿元,占当年上海GDP的比重从10.61%上升到10.83%。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从1104.85亿元上升到1344.07亿元,占当年上海GDP的比重从6.44%上升到6.66%。在促进就业、商品及服务贸易进出口等方面,版权产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方圆)
上一篇:海关在邮递快件渠道开展知识产权重点执法 下一篇:福鼎白茶成为国内首个冠名动车组的茶叶商标 |